7月24日,《教育部關于批準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教師〔2023〕4號)公布,我校兩項成果榮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其中,季忠苑教授等作為第一單位主持完成的1項,王利琳教授等作為第二單位主持完成的1項,這是學校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標志著學校內涵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我校獲獎項目名單
序號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完成單位 |
1 | 藝技融合、三課聯動、多元協同——青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 | 季忠苑,周武,竺娜亞,彭倩,周莉,周紹斌,陳小俊,季雨林,徐朝興,楊吳偉,吳艷芳,李德勝,藍嵐,全敏瑛,王卉,張龍,李薇,陳池 | 麗水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 |
2 | 全科教學、研訓一體、多維協同 定向鄉村小學教師培養的20年探索與實踐 | 孫德芳,王利琳,方亮,曾文婧,肖正德,嚴從根,鄭生勇,葉哲銘,潘巧明 | 杭州師范大學,麗水學院 |
近年來,學校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特色辦學、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積極改革與實踐,高度重視高層次教學成果的培育與凝練,設立了13項教學成果獎培育建設點。其中《藝技融合、三課聯動、多元協同——青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總結了把麗水本地的“青瓷”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資源、把“青瓷”特色轉化為人才培養特色、把“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轉化為人才培養定位的經驗,體現了我校堅持“兩特”賦能的辦學理念;《全科教學、研訓一體、多維協同 定向鄉村小學教師培養的20年探索與實踐》總結了通過研訓一體、多維協同的途徑培養鄉村小學全科教師的經驗,體現了我校堅持“兩基”立根的辦學宗旨。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立足本校辦學定位和特色,充分發揮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示范引領作用,繼續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圍繞立德樹人根本目標,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做好高層次成果的培育推廣應用,推動我校教育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獲獎成果簡介:
《藝技融合、三課聯動、多元協同——青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
成果以“化區域資源為辦學資源,緊密對接行業和產業需求”的教育理念為引領,面向人類非遺“龍泉青瓷”的傳承發展,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展了青瓷專業人才培養系列改革實踐。構建了“三位一體、多元協同”的青瓷人才培養新模式、“理實結合、藝技相融”的課程新體系,探索了傳統制瓷工藝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活化新路徑。實現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育人機制改革和實踐教學路徑等方面的創新。同時,該成果積極融入地方產業,強力助推地方產業轉型升級,自主創業成效顯著;為高校利用地方資源特色辦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具有示范和推廣價值。
《全科教學、研訓一體、多維協同 定向鄉村小學教師培養的20年探索與實踐》:
為解決鄉村教師培養鄉村屬性不足、終身發展脫節、協同育人分化等問題,杭州師范大學和麗水學院聯合實踐,探索出了一套“三維度三途徑”的定向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具體指三個“相統一”的全科教學模式:定向招生與回歸鄉村學校相統一,人格錘煉與奉獻鄉村教育相統一,全科課程與勝任鄉村教學相統一;三個“一體化”的專業學習路徑: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踐學、研學、訓學一體化,本科、碩士、博士一體化;三個“相銜接”的協同育人機制:大學、政府、組織相街接,學院、學科、學系相銜接,大學教授、學科專家、小學名師相銜接。實現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長得高”的效果。該成果是推進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舉,也是浙江踐行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的創新實踐。
【責編:唐蓓芳;二審:何蕾;終審: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