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7日,由浙江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委員會主辦,浙江科技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承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科學探究類)浙江賽區暨第十五屆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決賽在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落下帷幕,我校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9項的好成績。其中,由生態學院葉選怡、應娉老師指導的《青錢柳抗結腸癌優勢內生菌菌株篩選及其抑癌機制初探》(參賽學生:謝盼、劉婷婷、李悅玲、吳嘉雯、周昕悅)項目獲浙江省賽區第一名,并首次作為兩個代表隊伍之一進行本次大賽的表演賽展示,獲得現場評委專家的一致好評。這也是我校自參加此賽事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本屆競賽共收到省內40所高校的1279個參賽項目。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組委會統一組織省外專家對各參賽項目進行網評,篩選出28所高校的110支隊伍入圍決賽,并采用雙向盲審形式進行評選,經過網絡評審和現場評審,最終評出一等獎66項,二等獎126項,三等獎256項。自2022年10月賽事啟動以來,我校學子在老師們的辛勤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反復科研實驗,成不驕、敗不餒,最終完成了研究綜述、實驗設計、實驗記錄和結題論文等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現了我校學子出色的專業能力與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體現了我校師生“愛國愛校 唯實唯先 自立自強”的麗院精神。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科學探究類)浙江賽區我校獲獎情況
序號 | 項目名稱 | 指導老師 | 參賽學生 | 獎項等級 |
1 | 青錢柳抗結腸癌優勢內生菌菌株篩選及其抑癌機制初探 | 葉選怡、應 娉 | 謝盼、劉婷婷、李悅玲、吳嘉雯、周昕悅 | 一等獎 |
2 | 金線蓮內生真菌GMJ14菌株鑒定及其對神經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 | 應 娉、劉青娥 | 楊英、丁一虹、陳欽楓、陸柔伊、何宇琦 | 一等獎 |
3 | 選型交配模式下兩棲動物性選擇的行為生態學研究 | 林植華、丁國驊 | 郝嘉俊、蔡瑋、邱煜嘯、張高建 | 二等獎 |
4 | 以多組學數據分析崇安髭蟾熱適應的代謝策略和權衡 | 丁國驊、馬 力 | 向靜雯、周敏敏 | 二等獎 |
5 | LncRNA CEBPA-DT與AML相關轉錄因子C/EBPα基因通過雙向啟動子調節的分子機制的研究 | 郭 虹、陳建玲 | 魯莊仁、王良輝、黃梓涵、徐秋勤、徐詩宇 | 二等獎 |
6 | 百山祖葉蜂資源本底調查與評估 | 劉萌萌、李澤建 | 周嘉千、沈韓怡、李佳煊、章夢娜、陳美媛 | 二等獎 |
7 | 柑橘、獼猴桃、白蓮復合果醋發酵工藝優化及其抗氧化功能評價 | 黃 皓、葉選怡 | 江楓婷、劉宇迪、焦園園、張宇、吳佳錦 | 二等獎 |
8 | 連作與冷處理對亞洲百合的致病分析及其品質影響 | 邵偉偉、喬 芬 | 李佳佳、王美玉、韓路瑤、劉鑫、王波浪 | 三等獎 |
9 | 樹參降尿酸天然活性成分的分離篩選及其作用機制初探 | 劉青娥、周端頊 | 胡越、孫凌凌、邱聰穎、姜壽杰、魏爽 | 三等獎 |
10 | 黃精多糖對炎癥性腸病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侯 景、柳海燕 | 潘尚、周文翔、吳瑤 、王亞燕 | 三等獎 |
11 | 飼料添加螺旋藻和雨生紅球藻對斑馬魚生長性能、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相關水平的影響 | 謝程亮、劉子明 | 蘇甜甜、蘇康杰、吳正超、吳佳祎、付芳芳 | 三等獎 |
12 | 紫杉醇雜化納米粒的制備及口服吸收機制的研究 | 張淑娟 | 金昌鵬、盧思敏、王余 | 三等獎 |
13 | 棘胸蛙腐皮病致病菌的篩選分離及其防治研究 | 郭 鈴 | 楊丹、盧瑤晴、陳東霞、涂盈穎、哀燁琳 | 三等獎 |
14 | 蝌蚪暴露于環境濃度氯代阻燃劑的生態危害評估 | 李銀蝶、解麗娜 | 謝溫琦、樓璐萍、謝怡格、曹馨丹、項姿勇 | 三等獎 |
15 | 甜菜孢囊線蟲抗感易位系甜菜抗性鑒定與比較轉錄組分析 | 喬 芬、郭 鈴 | 邵舒航、吳思佳、吳思思、陳銘楨、任青燕 | 三等獎 |
16 | 石榴內生菌分離鑒定及殺線活性研究 | 汪 冶 | 王國麗、劉冬梅、雷秋艷、賀小如 | 三等獎 |
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為A類學科競賽,已經開展15年,競賽規模及競賽影響力逐年提升,是省內最有影響力的競賽之一,是推動大學生創新實踐的重要平臺,也是培養大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推動學科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我校十分重視生命科學競賽,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來抓,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賽。
【責編:唐蓓芳;二審:何蕾;終審:廖峰】